不过许多真正有才学之人倒也并不是非常在意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文学追求,他们处在当下更在意的是能否获得世人的认可。

        【苏洵】

        【自苏洵有了长子,应怕是以他为耻,便二十七岁才开始,真正的拿起笔纸】

        ...

        【可惜他不善考试,落榜了整整几次,便在双子提名日,已收了科举之志】

        【大抵是心中也有伤,才一心写了文章,而那本权书透的光,已够了万古流芳】

        【在二十七岁之前,游四海寻了圣贤,我想这位苏老泉,应...至死是个少年】

        苏洵听到这里对着天际放声长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,好一个至死是个少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真好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