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自曹睿即位以来,太和年间战事频仍。
攻皖城以安淮南,从寿春到六安、合肥、舒城一带尽成安稳之地,皖城凭借地势自持,极大的减少了淮南的军事压力。
攻蜀国以取汉中,克祁山而成秦州,使陇右与关中结束了自汉灵帝时期的动荡与不安。
灭公孙以安辽东,巡幽并而使乌桓、鲜卑、匈奴归心,从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幽、并、冀三州的军事压力和边防上的耗费。
以上数次战事经济和人口上的收益自不必说,单从百姓的角度来论,北方军事压力的渐小与西、南两处边境线的南移,使得吴蜀两国的进攻趋势渐缓、烈度降低,这也帮助大魏进一步减少税收,从接近五成的综合税赋减少到了三成五。
而且朝廷上下对减税这件事情还抱有持续乐观的态度。按照这个趋势,之后减到三成、或者二成五也是没有问题的。对皇帝至郡县官吏来说,都是一件出政绩的事情。
更别说伐吴战事一起,各郡县征调物资转运,军队上下厉兵秣马,朝廷高官宵衣旰食,都期待着伐吴之战的胜利,以及即将到手的论功环节。不论功劳还是苦劳,总归都是有功可以分的。
公侯高官、黎庶百姓,都能在伐吴成功之中获益。这便是曹睿自太和元年以来,为大魏、为这天下积累的滚滚大势了。
绝非一时之功。
出兵之时,曹真曾以有水路可依为由,请曹睿乘龙舟南行,被曹睿明确表示拒绝了。曹睿给曹真回复的理由很简单,既是出征,就要有出征的道理。
朕又不是不能骑马,何必乘舟贪图安逸?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