堂中众官员急切的眼神朝着孙达聚了过来,而孙达拿过书信,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,一字一顿的说道:“魏贼说,若不开城请降,魏贼将当即强攻,这几日所征的柴桑、历陵、海昏三处的百姓正好可以用来填沟壑用。待攻克之后,屠城,所有人无一例外。”
孙达的面孔已经白了,又继续念道:“若是在一个时辰内开城请降,城中所有人都可以保留原有的官职,不论在吴国的背景、家世、以及姓不姓孙,朝廷之后还有额外的赏赐颁下。”
“诸位,我等只有一个时辰来做决定了。”孙达的声音愈加小了起来:“午时之前,必须将此信送回,不然视作拒绝,魏贼将立即攻城。”
坐在主位上的太守黄翊轻咳了一声,看向孙达:“魏国书信中写的明白,不论是何家世身份,都是能保留官职,不失富贵的。城外那么多军队做不得假,城中士卒并不堪战,恐怕连半日都抵挡不住。”
“孙都尉,你说呢?”
孙达此时心绪已乱,转头看向黄翊:“我已不知该如何应对,全凭府君做主。”
黄翊用言语暗示,孙达将责任又甩回给了黄翊。二人这么一弄,堂中的所有官员就都明白了。于是纷纷向黄翊表示,说愿意由府君做出决断。还有什么城外魏军势大、我们在城中防不住、魏贼说的事多半是真的……
而且众人也都知道,孙达虽为宗室,但并非近支,仕途也一直不甚如意。若非如此,何至于以五旬多的年纪,以从建安初年就随孙权作战的资历,还在此处为一个小小的都尉呢?
“那就由本府做主了。”黄翊站起身来,长叹一声:“我黄翊一人之身,为陛下死则死矣,全不足惜。可魏国凶名赫赫,倘若真迁怒于我,欲要攻城屠城,我又该如何面对柴桑、历陵、海昏三县之民?又该如何面对南昌城中的无辜百姓?”
“难为府君了。”孙达在黄翊侧前方躬身一礼。
黄翊以手掩面:“为大局而言,那就开城请降吧。诸君随我这个国家罪人,一起出城北门相迎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