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在大航海时代前,西方的技术不比华夏强,甚至还弱不少,像火药、造纸术都是从华夏传到西方。”
“可在大航海时代到来后,西方人的技术迅速发展,华夏却因错过大航海时机,技术没太多长进。”
一方曾十分领先,但停滞不动,一方虽在很长时期落后,却抓住了机遇迅猛发展,前者自然会逐渐被后者追上并超越。
李念道:“西方会有地理大发现,还有一原因,即是他们耕种水平不高,粮食不足,为填饱肚子,许多西方人只好选择出海搏命。”
“其实,当时的华夏完全有能力和技术开启大航海,郑和曾奉明成祖之令七下西洋,据说曾抵达过合洲,还将合洲长颈鹿当作麒麟带回华夏。郑和能七下西洋,足以证明华夏当时有远洋航行的能力!”
“可惜,郑和七下西洋却未引起大明朝廷重视,其带回的海图被束之高阁,最终还因失火而被毁。”
“郑和出海所用的最大宝船长四十四丈,宽十八丈,整支船队有数万人。即使郑和下西洋的百年后,西方也难以组织起这等规模的远洋船队!”
扶苏闻言也觉可惜,明明领先了这么多,却还是被人超过,可叹可惜。
“大明朝廷不重视郑和下西洋的成果,一是朝中很多官员认为远洋航行劳民伤财而无所获,不愿再继续;二是天朝上国的观念作祟,觉得海外皆是蛮夷之地,无好处可得;三是担忧民众会效仿出海,从而让国内不稳……”
“后世王朝,朝中文臣几乎都是儒家弟子,其中很多人思想较为迂腐顽固,让其等支持华夏王朝向海外开拓,很难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