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果艺术家是马,双年展的本意也不应该是一场赛马比赛。有些双年展是吧,但有些双年展,它更像是一场选美比赛,马术展览啥的。比赛里变数太多,不是每匹马都要想着第一个冲过围场的终点线的,有些马虽然跑得慢些,人家姿态很漂亮啊。鬃毛油亮油亮的,脸盘奇长,或者耳朵长的很有特色,这也是很讨人喜欢的嘛。”
记者伸出两根手指,在脸颊两侧模仿耳朵。
望之男人不光是法拉利的车迷,对研究马经马报什么的,也是甚为有自己的心得。
“往届新加坡双年展都没有金奖设立的,侧重一个艺术交流,都是搞搞公众选择奖,媒体投票奖。这一届虽像传统双年展一样设计了金奖,还是抱有平常心比较好。顾跑来参展的时候,大概率都未必想着自己能拿到它。”
刘子明沉默了。
记者说的逻辑很清晰。
双年展首先是个展,其次才是个竞赛,它是一个艺术展台的往往属性要强于艺术家们角斗场的属性。
理论上能够展现自己,要比能够获奖重要。
没有谁会是这场比赛里输家。
旁人会觉得此般说法,听上去未免过于的冠冕堂皇,过于的理想化。刘子明能听出记者大概率是认真的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